有一個概念叫做『自戀』,自戀基本指的是,他把自己當作是最好的,他的需求是唯一的,他非常自我中心,這是我們一般對自戀的感覺或定義。 佛洛伊德一開始發現自戀這個概念,他說這個自戀狀態如果很佔據這個人,基本上是沒有辦法做心理治療的,因為他心裡根本是沒有別人的,他不可能聽進治療師的話,所以自戀是沒有藥救的。
可是慢慢的理論發展,對於自戀有更多的思考跟探索,所以關於自戀這個概念我們有一些更成熟的認識。基本上自戀理論的修正是,第一個概念去開始區分『原始自戀』跟『成熟自戀』。
人生下來在嬰兒狀態他的確是非常自我中心,這個自我中心、唯我獨尊的狀態是比較原始的,所以這個自戀狀態我們把它叫做『原始自戀』。
他為什麼原始呢?就是他的世界容不下別人,他需求別人就要滿足他,他想像他的命令別人都會遵守,世界是照著他運轉的。
理論上隨著環境的互動他慢慢會學到說有人在照顧他,原來他媽媽滿足他,是因為媽媽『想要』滿足他,不是媽媽『應該』要滿足他,他慢慢發現他要看媽媽的臉色,媽媽的狀況有時候好有時候差,他發現媽媽的存在了,他的世界開始需要去注意到有別人存在。
其實這個自戀也帶著一種自卑、渺小的感覺,所以他會去看人家臉色,去討好人家、服從。所以他一下子又會跳到一種『自我』要消失、要被別人壓扁、被別人傷害的、自我渺小的自卑狀態。
這個其實也是自戀心智的狀態,就是在自卑的被害妄想跟自我中心的超級膨脹兩邊跳來跳去。 這種心智狀態雖然屬於嬰幼兒正常心理狀態,但如果他維持這個心智狀態沒有修正而持續長大,很特別的地方是,儘管他的能力會一直發展,他的其他腦區會繼續發展,他會發展出很多能力,可是他這個情緒和自戀還維持在原始狀態的話,他就會變的很麻煩,會造成自己與他人的巨大痛苦。
可是資本主義社會其實蠻允許這樣子的人成功的,所以前陣子美國一堆精神科醫師受不了川普的原始自戀狀態,就說他有自戀型人格。其實是覺得他那種自我中心、反覆無常,非常的讓知識分子痛苦。
因為小孩子當然是反覆無常的阿,他一下想到A大家就要照A做,一下想到B就要照B做,他們就是受不了他,就說他是有自戀型人格疾患,因為他就是呈現一種很原始自戀的狀態。 相對原始自戀,比較成熟的人格需要具有『成熟自戀』,他會開始能夠欣賞自己,他的確內心要覺得自己是好的,有一定程度的好,可是他也可以容納自己的缺點,他會聽進別人的意見,他會跟別人合作。
他不會過度的悲觀,也不會過度的怕別人,他不會覺得自己很渺小要看別人臉色,他的意見、自己的意見也是有一定的份量的。
可是他能夠有彈性的去看到別人的世界,他的世界基本上是有邊界,可是又可以容納一些人進來,他的世界不是只有他而已,他內在的世界不是只有他而已,同時能夠看到別人。這種就叫做成熟的自戀。
成熟的自戀不好培養,要怎麼培養呢? 當處理嬰幼兒狀態時,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他要好好被安撫,能夠調節那些挫折情緒,讓這個自我慢慢地長大,看到自己有力量,學習很多能力,可是又不被過度打壓,慢慢他才會成熟。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成年人的自戀其實都還是很原始,大家都要聽他的。像我們說很多歐巴桑是這樣子嘛,或是很多老闆是這樣子。
我們社會允許人累積到一個資歷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為所欲為,所以他們以前壓抑下來、看人臉色的自我,這時候就會整個跑出來,可是那個自我是沒有修飾過的,他還是維持一個原始自戀的狀態。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