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大心

幾乎所有的焦慮都源於這一個小問題

幾乎所有的焦慮都源於這件小事已經無數次有來訪者告訴我他很焦慮,焦慮到凌晨三點還在修改第二天演講的PPT,焦慮到精心策劃了兩年的項目從沒有實際過一步,焦慮到他必須花費半年時間分析完所有品牌的所有價位的所有型號的手機,才滿懷忐忑地買下性價比最高的那一部,然後馬上又後悔……


我總結起來,幾乎所有焦慮都出自一個根源,那就是——絕不允許自己出半點差錯。在那個寧死也要捍衛的完美形象背後,總是藏著一顆驚魂不定、不堪一擊的小心臟。


儘管大多數抱怨自己焦慮的人看起來痛苦、自憐,甚至自恨,但我想說,其實你是太猖狂啊!因為你想一步登天,因為你認為自己就應該是個完美的神,然而戲劇性的是,如此地追求完美竟變成了一件最不完美的事。


01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不幸福


社會心理學家Shalom H. Schwartz和同事在研究中發現兩種價值觀截然不同的人。


一種人傾向於窮盡所有可能的選項,只為從中挑選出那個唯一的最好的選擇,他將這類人命名為「最佳選擇者」(Maximizer);而另一種人只是找到差不多好的那個選擇,就完成了,滿足了,他們叫做「知足者」(Satisfier)。


最佳選擇者要花較長的時間去選擇,而且做出來的選擇看起來要比那些知足常樂者很快做出的選擇要好得多。然而悲催的是,他們反而會對自己的選擇不甚滿意。


更悲催的是,總體而言,與知足者相比,最佳選擇者過得更不幸福,心態更悲觀、自卑,生活滿意度更低,並且更容易抑鬱、後悔和自責。


大量心理學研究已證實,完美主義心態導致抑鬱和焦慮,降低生活質量。這種消極影響如此嚴重,以至於完美主義已被作為抑鬱症狀的一部分,並成為造成抑鬱自殺事件的一個重要誘因。

所有這些發現無不戳中完美主義者的痛點。他們急需要做的,是改變對出錯這件事的態度。


02 出錯讓人發揮出色


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家Ellen Langer曾做了一項研究,探索對出錯的開放態度如何影響公眾演講焦慮,實驗將參與者隨機分成三組,讓他們做演講:


A組參與者被告知「出錯是不好的」(完美主義);B組參與者被告知「出錯是難免的」(自我原諒);而C組參與者被告知「請在演講中出一個錯誤,而且還可以出更多意外錯誤」(好奇開放)。


結果,C組參與者在演講中感到最舒服,最不焦慮,並且得到了觀眾的最高評分。之所以如此,正因為這組參與者已經把完美的自我拋在了腦後,只是專注地去表達,好奇地去探索這次經歷所帶來的可能性。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實驗,它很好地表明,出錯並非是我們躲之不及的醜事,一旦錯誤發生,我們也不是只能以自我安慰來應對;出錯還可以是值得鼓勵和慶祝的,它甚至能讓人表現得更加出色。


03 让人更有魅力


最近,网上一档以毒舌着称的喜剧脱口秀节目火了,这档节目每集邀请一位阅历丰富、三观正确的名人作为“被吐槽”的主角,由这位名人再邀请一群自己的圈中好友一起轮番相互吐槽,并且还要争出冠军。


那些平日里光鲜亮丽的荧屏偶像们,在节目里都变成了被众人奚落和调侃的对象,从曾在主持招聘节目时把选手骂到晕倒的冯绍刚,到代言了各种奇葩广告的唐国强,从只有一部剧被观众熟知的剧作家史航,到在真人秀里制造了“放气”事件的郑凯,没有一个不在自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是所有人都很开心,观众更是连连捧腹。无论是怎么也不红的,还是过了气的,都通过这个节目着着实实地火了一把。


我希望所有完美主义者都能看一看这样的节目,不仅仅因为它的幽默方式,还因为它对于完美主义癌晚期患者有着绝对的治愈效果。


它让我们知道,出错很OK,出错很可爱。有趣的是,越是有影响力的人,错起来越是有魅力。当他当众出纰漏或揭自己的短时,你会戏剧性地被一种满满的正能量所包裹。


那种现象看似荒谬,但早已被研究好奇的心理学家Todd Kashdan所看穿: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情愿花费多出10倍的高价去听最喜爱乐队的现场表演,也不愿意在家里听他们那些完美无瑕的CD录音。


往往即兴的、不完美的表现,才会是最神奇、最出彩的,因为它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04 培養對出錯的正確態度


當你還是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的寶寶時,你是多麼肆無忌憚地出錯呀!摔過多少狗吃屎,說過多少狗屁不通的話,可是你焦慮了嗎?沒有,反而是開開心心、跌跌撞撞、咿咿呀呀的,就很快把什麼都學會了。


曾幾何時,你竟然開始對出錯感到如此厭惡,甚至到一種超乎尋常的恐懼的地步!這究竟是腫麼了?


故事大概得追溯到你的童年,那時候你才上小學一年級,你拿著考了98分的試卷興衝衝地跑回家,遞給爸爸,可爸爸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指著分數質問道,那兩分是怎麼丟的?是的,從那個時候起,噩夢就開始了。


而現在,是時候改變態度了。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Carol Dweck提出發展性思維(fixed mindset)和固定性思維(growth mindset)的區別,並在實驗中證明瞭前者的重要性。


她的研究發現,僅僅是分別表揚學生「聰明」(固定性思維)和「努力」(發展性思維),就可以讓本來學習成績相同的學生在隨後的實驗中產生差異。


被表揚「聰明」的孩子成績下降了20%,而被表揚「努力」的孩子成績提升了30%。因為,那些「聰明」的孩子學到的是把出錯災難化,而那些「努力」的孩子學到的則是要從錯誤中進步。


記得我剛讀積極心理學研究生的時候,教授介紹給我一項研究,關於領導者如何幫助員工從錯誤中學習,我當時覺得這一點也不「積極心理學」,畢竟這是一個關於「錯誤」的話題。迫於學術成果的壓力,我勉強接下這個活。可是後來,它卻變成了我研究生期間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課題。


我的研究發現,具有積極領導力風格的領導者更善於幫助員工樹立對錯誤的積極態度,而這其中的機制很可能就是他們培養了員工的發展性思維,而不是固定性思維。這項研究不僅成功發表,而且為我贏得了學生研究獎。


最最重要的是,在一遍遍深挖這個話題的過程中,我自己徹底改變了對於出錯的態度,也從深度的焦慮中走了出來。


05 如何改變?


此刻,如果你正在焦頭爛額地準備一場絕不能失敗的演講,或者在永無止境地拖延實施一項已策劃了兩年的項目,又或是還在糾結抓狂最好的那款手機會不會是下一款……

我建議你先停下來,做一個深呼吸,放下對自己嚴苛的評判。


然後,去規定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出個錯吧!


最糟糕的情況,不是你出了錯,而是你居然沒有出錯的勇氣。像是去完成一個優雅的任務一樣,去完成這次出錯,同時帶著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去觀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出現?結果如何?你學到了什麼?


如果你身邊的人也面臨同樣的焦慮,也請給他們這個建議。


事實上,正如沒有人會在乎你把電線桿底座擦得有多亮,也不會有人真的記得你出錯的時候有多丟臉。



44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