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如何感受到自己的成熟與長大呢?往往很多人會說,我可以工作了、我可以賺錢了,我可以跳過過往的不成熟的父親與母親,所以我長大了。這樣的想法其實並沒有錯,可是那是頭腦的長大,心卻沒有長大。那麼,心理治療是如何看待長大這件事情呢?
往往在關係中,我們會有很多說不出來的感受,那些感覺經常閃過我們的腦海,甚至無法發現。那些感覺可能是覺得自己不被在乎、沒有被好好重視、又或者是不敢好好地說出自己的渴望。這件事情很微妙,因為要好好說出自己的渴望前,必須要相信他人有聆聽的意願、願意協商與討論的空間、甚至要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所以自己的渴望 值得被重視。
#可是心受傷的人往往選擇躲起來自己療傷,或者開始發展出一個堅強的軀殼面對痛苦的壓力與環境,假裝自己的傷好了,平常生活中也看似平靜,這樣就是一種對自己的證明:我堅強起來了。這樣的堅強帶來秩序與安全感。可是另一方面,那個受傷的心就這麼一點一點不見了,一點一點被埋起來,不可以被發現,因為被發現後好丟臉,內心想像著一種偽裝失敗的感覺,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的憤怒,那個憤怒其實是回到當初沒有被好好消化的憤怒,回到原來受傷的現場所展現的憤怒。
因為怒氣帶來失控的可能,怒氣可能形成行為的失控,所以吼叫怒罵;怒氣可能造成關係的破壞,不斷與親近的人吵架,之後又感到懊悔與罪惡。所以怒氣是要被硬生生地控制的,因為內在的脆弱是很難承受失序後的各種感受。
失序以後,發現以前努力鞏固的世界開始崩毀,所以那個盔甲的自己要趕快運作,為的就是再度回復秩序感的安定。這時候你的心理會在這兩個狀態跳來跳去的,一下子感受到因為受傷而產生憤怒,一下子又希望自己可以「成熟的」不要在乎這些痛苦、不要這麼會記恨,老想著那些痛。這樣的歷程是很矛盾的,很多人撐不過這樣的矛盾,就會出現恐慌、焦慮、憂鬱的身心症狀。如果以心理治療的觀點來看,憤怒是一種power、他帶來一種力量,雖然他有破壞性,可是就如同小孩發脾氣一般,當你把這個憤怒給看清楚了,給說清楚了,那種生氣的感覺也就少一點點了。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又要限制內在的憤怒與失序時,其實就是一個重新思考的契機。這會是一個重新認識與療癒的開始,但是這個過程不會很順利,原因在於,很難找到一份穩定、安全的關係,能夠撐得住憤怒所帶來的破壞。
#這邊就需要來想一下安全的關係是怎麼營造出來的? 常常有很多人找到一個好朋友、好伴侶,都會有一種很幸福的感覺,彷彿在這段關係中,「他會接納我很多的缺點」,這種無條件地接納,會讓你產生嬰兒被照顧的錯覺。嬰兒被照顧的時候,是不需要思考照顧者的辛苦,他全心全意地在想辦法排解自己的不舒服,所以如果一個成年人活在這種錯覺之中,就會讓身邊的伴侶或親密友人,承受很多你所丟出來的不舒服,這些不舒服就是付出不被重視的感覺、自私的感覺、自我中心的感覺。這很可能會帶來一種代價是---當你覺得幸福的時候,其實身邊的人卻逐漸地離開你,怨懟你,畢竟當一個嬰幼兒的照顧者是非常辛苦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