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跟大家談一談失眠這個現代文明病,談談失眠是怎麼開始發作,又是怎麼一發不可收拾的呢?美國睡眠專家 Spielman (1986) 提出失眠三因子模式(簡稱 3P model),用來分析為何有些人會失眠,有些人不會。他發現有三種層面的原因,會對失眠現象產生不同的影響。
當我們還沒失眠時,可能就已經擁有某些容易失眠的特質或體質,這個是「失眠潛力」,然後有些因素會直接引發失眠,第三層面是有些睡覺習慣與狀態,會讓暫時失眠惡化,結果就一直失眠下去,這稱為「維持因素」。
這三個層面,都需要醫師與心理師評估,與協助,才會讓惱人的失眠,加以改善。
三因子模式
第一層面,失眠潛力(Predisposing factor)
指的是有些人特質上本來就容易失眠,如性別(女性比男性容易失眠)、變老、個性容易太焦慮或遺傳因素等。有這些潛在特質的人,一旦遇到壓力時就容易睡不著。這些算是背景因素,擁有這些脆弱特質,並不會直接導致失眠,還要發生一些事情,才會睡不好,這就是要繼續連結到第二層面。
第二層面,引發失眠的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
就是直接引發失眠的原因,如壓力太大、作息時間變來變去、心理上焦慮或憂鬱、以及身體疼痛或老化等生理因素。
第三層面,維持失眠的要素(Perpetuating factor)
通常隨著引發事件的解決或找出面對方法,失眠現象通常可以慢慢好轉,但有人可能還是會持續睡不著,漸漸形成慢性失眠,此時則要去分析其他使失眠維持住的各種原因。
這些因素會出現,是因為當你睡不好時,反而會產生對睡眠不適當的想法或因應行為,結果使失眠繼續保持或是惡化,這就是維持因子。
在進行用藥以外的失眠修正療法時,找出這些細節與修改習慣,通常也會是我們的工作焦點。
大家不妨先試著找找看自己的 3P 因子是什麼,試著調整看看,說不定失眠可能會有所改善喔,之後會再向大家介紹失眠治療的其他重點,敬請期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