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大心

放棄好學生的特權才能長大

這些好學生症候群,因為這個是環境寵出來的或是環境薰陶出來的,所以這個也是保留一個比較原始幼稚的幼兒心態。因為被寵,帶來的自我膨脹,這個現象是自然出現的後果,不用去批判,而是去認識與承認有這樣的心理狀態。


可是要看見自己有這樣子的狀態,其實需要更大的力氣,需要勇敢,需要願意承認自己其實沒有自己以為的良好,就是要發現我以為的良好有很多是父母成全的,或是環境成全的,是師長寵出來的,其實我因為會唸書不知不覺已經變成一個特權分子了。

承認自己擁有特權其實是痛苦的,因為他會帶來一種道德上微妙的羞恥感,因為比較原始的幼兒心態,會覺得我得到這些好處,是因為我是一個價值良好的人,我是一個道德優良的人,所以上天要賞賜我或是大家對我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理所當然的處境,當你去認識和你發現沒有其實並這麼理所當然,它會帶來一種痛苦的感覺,也許你慢慢也會願意放掉這種特權,但要適應沒有特權的感覺,這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



所以人的成熟就是要慢慢懂自己在哪個位置,我在什麼樣的處境。當你擁有特權也不一定要完全放棄特權,只是你帶有覺察知道自己怎麼站在一個特權的位置。比如台灣經濟這麼發達某方面來說也是一種特權,生活這麼便利,那全部都是特權,跟其他一般國家比起來。可是台灣人也還是很會抱怨,沒有發現其實自己過得很爽,常常都在擔心東擔心西。

所以這個東西很複雜,可是我們有我們的文化性格,就讓我們變成很容易完美主義、不適應型的完美主義、抱怨、愛擔心的民族。那當然它也有好處,就是我們很會檢討,試圖要去改,可是在焦慮狀態的改革和自我檢討常常都會事倍功半,會做出很多錯誤的改革決策或很容易治標不治本,很容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是沒有辦法冷靜看到問題的核心,就變成我們也容易做表面功夫。


所以很多台灣人,很多華人,在心態上,要嘛是好學生,要嘛就在成為好學生的道路上,既獲得了很多,也很多不自由與不快樂,我們沒辦法丟棄這些文化包袱與資產,因為包袱跟資產常是一體兩面,只能不斷的洞察,然後心理慢慢的調適,一次移動一小步,找到更多的平衡點。


8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