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大心

認識紀律與拖延(2)從肛門期談排泄與失控

[從肛門期談排泄與失控] 認識紀律與拖延

真正有紀律的人是,他內在要能夠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認同這個約束跟控制帶來的效果跟好處。這個自我控制的能力,基本上在心理的訓練,會有一個象徵意義是說,他基本上跟排便的控制好像會黏在一起,就是我們用一個排便約束的意象,來想像這個人的自我約束能力。


排便的控制能力,基本上從一歲半到兩歲以後就會開始訓練,一歲半以前很多小孩都還在包尿布,在佛洛伊德的理論來說就是進入肛門期的狀態,那時候開始家裡會進行一個大小便控制的訓練。



排泄其實會帶來一種複雜的感覺,第一個是他本來就是一個原始的衝動,你不尿尿你不大便你會很痛苦,這是一個很基本強烈的生理衝動。再來就是排泄完的時候其實會帶來一種快感,會舒服,好像壓力解除釋放了。他們連帶還會帶來一種娛樂,所以很多人喜歡邊大便的時候邊滑手機邊看書,因為同時他慢慢也跟紓壓連在一起,就是一種壓力解除釋放。另外就是沒有處理好,帶來骯髒的感覺,同時又跟羞恥恥上關連。


排泄的情緒是,又帶來痛苦,又帶來快感,需要控制,又是一種解放,如果沒有處理好,又有一種羞恥感,於是這全部會很複雜很私密,不足為外人道,其實是充滿各種情緒的可能的。


『排洩』這件事情是這樣子,它要在一個對的場合甚至對的時間進行,他不可以你有這個原始衝動你就隨時享樂執行,這是一個很縱慾很失控的狀態。所以學習適當的處理自己心理的痛苦、生理的慾望,這個是在兩歲以後很重要的心理訓練課程和心理功能的建立。


有些家庭對於排便的訓練會很嚴,有些會很鬆,所以慢慢的我們長大以後就會把這些排便跟這個人的控制感連在一起,用排便來做為一個隱喻。


如果這個人個性好像常常都很失控,秩序感亂七八糟,你就會說他到處便溺、隨地大小便讓別人來收拾殘局;相對的,如果太嚴,你會想像他的肛門似乎縮的很緊,一點骯髒都不能殘留。這是一個隱喻,是心理上專用的。


所以『紀律感』,跟你過去受到的、對慾望的約束跟控制的訓練過程,是有關係的,透過這些薰陶過程慢慢的,你會形成特定的紀律秩序感,什麼是混亂的什麼是有紀律的,什麼是髒的什麼是乾淨的,你會形成一個架構,你會有一些想法。


有些人可能終身都待在一團糞便的狀態、一團混亂的狀態,有些人是大小便完不會去收拾善後,他內在秩序感覺很差。有些人則是過度收拾乾淨,自我壓抑自我控制到一個程度。所以一個人做事如何有能力自我約束、按部就班,這個自我控制的過程其實是很值得思考值得觀察的。


1,94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